【藏品名稱】:第三套人民幣紅三凸壹角券
【藏品類別】:第三套人民幣
【藏品志號】:----
【藏品面值】:1角
【發(fā) 行 量】:----
【發(fā)行時間】:1967年12月15日
【停用時間】:2000年7月1日
【正面圖案】:教育與生產相結合的勞動場面
【背面圖案】:國徽 菊花
【整張規(guī)格】:105mm*50mm
【材 質】:紙質
【印刷工藝】:----
【字冠號碼】:三字冠 七號碼
【主 色 調】:棗紅色 深棕 淺綠 醬紫 桔黃
【發(fā)行機構】:中國人民銀行
【最小提貨】:1張
藏品簡介
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(fā)行的。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,并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。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,取消了3元紙幣,增加了1角、2角、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。紙幣中“中國人民銀行”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。票面上方兩印章分別為“行長之章”和“副行長章”。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、蒙古文、維吾爾文、藏文、壯文書寫的“中國人民銀行”字樣。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(fā)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,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,前后歷時38年。
(1)發(fā)行背景
為了促進工農業(yè)發(fā)展和商品流通,方便群眾使用,經國務院批準,中國人民銀行于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(fā)行第三套人民幣。規(guī)定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為1:1,即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票面額等值,并在市場上混合流通。60年代初,我國經歷了連續(xù)三年的經濟困難,國民經濟開始好轉,工農業(yè)生產逐步恢復,國家財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,為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,促進生產建設和商品流通的進一步發(fā)展,方便各單位和人民群眾的貨幣使用,國務院決定發(fā)行第三套人民幣。第三套人民幣的發(fā)行使我國貨幣制度進一步完善。
(2)圖案與題材
第三版人民幣以其主題思想鮮明、設計風格新穎、券別結構合理、主輔幣品種齊全、印刷工藝先進并有較強的防偽性能等特點,在我國貨幣發(fā)行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。三版一角券正面原為“干部參加勞動”圖景,后改為“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”的圖景;背面圖案為國徽、菊花,主色調共有棗紅色、深棕、淺綠、醬紫、桔黃五種。三版一角券是知識和藝術的結晶。票幅圖案中蘊涵著人文、歷史、地理、民族、文字、書法、美術等方面豐富的文化內涵,展示著我國優(yōu)秀美術大師的藝術才華,凸顯出老一輩雕刻家的藝術功底。
(3)具有進步意義的創(chuàng)新設計
進一步打破了邊框式設計思想。我國舊式鈔票的設計思想是封閉式的,圖案全部被圍在一個矩形花框內。在設計第二套人民幣時,已經做了一些打破這種模式的嘗試,改為上下邊框,實踐證明這種嘗試是成功的。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做了更大膽的突破:主幣取消了上邊框,下邊框也有較大變形,成為富有民族風格的圖案3輔幣除最初設計的棗紅色1角券仍保留了變形的底邊框外,全部取消了邊框,成為開放式構圖。這樣,在較小的票面上顯得畫面開闊、深遠。
色彩豐富:第二套人民幣由于印刷技術所限,基本上是單色的,這樣的票面既不夠美觀,也不利于防偽?!都t三凸壹角券》票面除了有一個基本色調外,還采用了多色印刷技術,這就使得畫面色調活潑、豐富,又提高了防偽性能。